非遗之魅 定兴京绣——针尖上的中国宫廷艺术
发布日期:2022-03-18 22:00 来源:未知 阅读: 次
宫中设“绣花局”,融合了全国各地许多绣种的技法,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清宫刺绣。
清朝灭亡后,绣花局艺人多流落民间谋生,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曾出现许多经营刺绣品的店铺和宫绣庄。
1949年以后,这些地方组建了一些刺绣合作社,一批老艺人的刺绣手艺得以推广传承。
梁家1970年代末开始经营绣花作坊,今已发展为拥有500多绣娘的刺绣企业。
一、具有独特的地位,有些纹样在其他绣种中是不准许使用的,如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样和五爪金龙纹只有皇帝才能用(四爪为蟒,用错有篡位之嫌)。
二、图案题材广泛,山水花鸟、龙凤图案、飞禽走兽、吉祥八宝等,在运用上更讲求寓意的吉祥,处处有着饶有趣味的“口彩”,所谓“图必有意,纹必吉祥”。
三、宫廷艺术风格浓厚,装饰华丽,材料名贵,有的绣品关键部位缀玛瑙、翡翠等宝石。
刺绣的针法主要有齐针、套针、乱针、滚针、平金、打点、打籽、盘金绣、锁绣、垫绣、纳锦、穿珠针、立体绣等。
梁淑平,河北省保定定兴县人,2018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绣代表性传承人,其作品远销海外十多个国家。
2018年6月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“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”称号。